2023年 12-12月刊

打破舊有偏見 拒絕印度移工引進性侵等言論歧視

發文時間:2023.12.01

近期,美媒《彭博》10日報導台印將於12月簽署「台印移工合作備忘錄」,行政院長陳建仁同日證實,卻發生勞動部粉專遭網攻之事件,而「反對印度移工」事件表面擴大國內對印度刻板印象及種族歧視聲音,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點出,社會對於外籍移工的歧視與刻板印象仍在。並提醒台灣人民回顧研議「就業服務法」的歷史,當時針對移工引進曾有一條文指「不能造成社會治安問題」,最後在立法時拿掉這個條文,因為這是歧視性條文,再加上後續調查研究顯示,移工在台犯罪率並沒有明顯高於台灣人

 

 

台灣將引進印度移工引發部分國人疑慮,勞動部特別製作圖卡大動作澄清,表示不會立即引進10萬人,外電報導「純屬虛構」。(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提供)

 

誠然,對於印度移工引進性侵等歧視言論,某種程度代表台灣社會的退步與歧視,因任何勞工都不應被預設性的歧視心態對待。而筆者想起專長「多元文化教育」的台師大教育系教授劉美慧,曾提及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標,是要讓公民學會對不同族群與文化欣賞、接納與容忍的態度,學習從各種不同族群與文化的觀點,去對照我們所處的大千世界,拋開以往先入為主的主流價值觀,打破以往的舊有偏見與錯誤歧視,學習欣賞、看見不同故事背後所蘊含的多元文化之美。

 

此次勞動部MOU十萬印度移工,在事實層面,也為幫助台灣成為真正具備多元文化的先進國家之機會,而民主台灣數百年來,本為多元混血的島嶼國家,承載著不同的多元文化,衝突之後融合,且目前台灣人口結構已有重大改變,外籍配偶或歸化我國的「新住民」人數已達57萬人,逼近原住民人數58萬人;若加上父親或母親為外國籍的「新台灣之子」45萬人,台灣新住民及新2代人數早已超過百萬人,而來自不同國家的移工所帶來的語言、文化與勞動力,已是台灣發展的重要力量。

 

而此次印度移工歧視事件,可讓我們反身檢視,移工不只是「勞動力」的客體,更需看到移工更多身為人的主體面貌,不同國家的移工加入台灣社會,可讓台灣社會能學習成為真正包容的多元文化社會,看見移工對台灣轉型多元文化社會的重要性,也可達成實踐多元平權的先進國家隊伍。

 

最後,勿忘台灣性別平等指數高居亞洲之冠,讓移工在台灣,能同樣感受到台灣重視性平教育之氛圍,透過社會教育杜絕合理化性騷、性侵犯罪,也可成為台灣的國際教育貢獻。

 

資料來源/自由時報-自由評論網-張天泰 筆

TOP